很難想像在遙遠寒冷的北國,有這樣一座少人知曉的島嶼。距離函館機場飛行約40分鐘的小島「奧尻島」,這座曾被海嘯侵襲的小島,島上人口僅2800,繞行全島一周僅58公里,一年觀光客不到一萬人。當地人推薦,兩天一夜的行程,可走訪因為海嘯引發巨變的紀念館,觀賞海上奇岩「鍋釣岩」景觀,享受現撈海膽或新鮮海產,品嘗島上自產紅酒。鍋釣岩:身為島上最著名的景觀畫面,鍋釣岩的形狀非常特殊,因為經過海水長年侵襲,中空而被喻為鍋子的把手,開車繞行島一周,很輕易就能見到。
奧尻島津波館(海嘯館):奧尻島上必訪之處,一場地震,捲起了29米的海嘯,機場附近則有12米高。當時約有200人於此次海嘯中失蹤或者死亡。而那一次的海嘯也深深重創奧尻島,尤其以島南端最的青苗地區最為嚴重。當年島上約有4700人,此後影響居民外移,現在島民僅剩下2800多人。奧尻島津波館內,除了可以了解海嘯發生的過程外,立於館內的一面牆上,鑲上約200片玻璃,每年皆是為了紀念離看難者。館內也可見海嘯發生時,現場樣貌的模型,以及後續居民努力重建的畫面。令人震撼也讓人感動。
叶壽司:使用產地的新鮮海產,鮑魚、貝類、海藻等都是食材。春天貝、夏天海膽、秋天鱈魚,還可將海膽煮成海膽鍋。記者到訪時逢秋季,海膽剛過7、8月的捕撈期,奧尻島為保育海膽產量,僅限定兩個月時間可以捕撈。想品嘗新鮮海產者,叶壽司店內可以嘗到用不同的魚貝類做成的新鮮握壽司,配上海藻味增湯及醃漬物,相當美味。宮津弁天宮:見過宮津弁天宮的人肯定很難忘記其突出於海平面的景觀,設立在距離海平面海拔50米高的獨立小島上,走過164階梯,便可抵達。因奧尻島上多數居民為漁夫,因為供奉求漁豐收之神,也是當地居民的心靈所託之地。
居酒屋在日語中的「居」是有坐下來的意思,居酒可以解釋為坐下來喝酒的意思,居酒屋就是可以坐下來喝酒的店家,以早期的是本會到酒屋喝酒的主要消費族群是挑擔子的行商小販、貨運業、抬轎子的人、武士家的僕人等等,在江戶時代這些人都是靠勞力謀生的,他們的收入相對較少,日常娛樂並不多,飲食生活也比較單調,所以去酒屋喝酒就是他們的休閒活動,這種到酒屋喝酒的行為就是「居酒」。在當時有提供「居酒服務的酒屋」,除了賣酒也會搭配一些小菜,例如在江戶時代的鎌倉河岸的酒屋豐島屋就有供應田樂豆腐讓客人配酒。他們的田樂豆腐就是將豆腐用竹籤串起,之後塗上味噌醬,再用火烤的小吃。感覺非常好吃,而且在當時豐島屋的酒幾乎是用成本價賣給客人,連田樂豆腐也很便宜,所以收入不多的勞工都特別愛去豐島屋喝酒。因為那時候豐島屋主要是靠賣空酒桶來賺錢。
球島山:為島上第3高的球島山,從平地攀爬島高處,只需要約5分鐘的時間,海拔369.3的高度,就可以放眼望盡全島的風光。秋季時走訪可見滿山紅葉,相當美麗。復興之森:開放給島民板橋居酒屋露營及漫步之地,復興之森滿佈山毛櫸,走訪於林中,彷彿踏入不同的國度,健行者約可耗時一小時走訪。秋季整整片紅葉灑落於地面,林深處還有雙人合抱才可繞一圈的大神木。此片森林雖然簡單,但充滿一種寂靜的蕭瑟。奧尻島酒廠賞夕陽:夕陽時分最美的之處,是奧尻島的酒廠所在地,看著夕陽緩緩從海平面上落下,是島上居民眼板橋居酒屋中的浪漫。奧尻板橋居酒屋島上有自種葡萄,自產紅白酒。此處的葡萄酒與他處不同,不甜且略帶酸味。
一進到日本居酒屋除了會先上開胃菜一碟,店員也會給每一個人一條濕毛巾,日文叫 oshibori。有可能是冷的、也有可能是熱的,看當時的氣候而定,像最近冬天來臨,都會給熱的濕毛巾。 一般來說,濕毛巾是拿來給你擦手用的,擦臉你要也行,但個人不太建議,一方面形象不好,另一方面這些毛巾都是重複使用,每天晚上有公司收走,早上再送一批新的過來。雖然日本公司會清洗消毒的很乾淨,但我還是覺得不妥。擦脖子還算可以,我曾看過有日本人這樣做(不過是不帥的中年男子,笑),像是夏天很熱流汗,有些人就會這麼做。假設你沒有拿到濕毛巾,或想要多一條之類,都可以跟店員說 Oshibori kudasa。基本上,到日本居酒屋用餐時每個人至少都要點上一杯飲料,這是一種習慣,因為日本人來這邊最主要是為了喝酒,用餐其次,因此如果來只點餐點,然後享用隨附的免費開水、熱茶之類是有點奇怪。如果你不喝酒是沒關係,也可以點可樂、烏龍茶、可爾必思或烏龍茶之類。至於餐點就隨意,看要幾個都行。很多日本人到居酒屋時,都會先喊「Toriaezu nama」,意思就是從一杯啤酒開始,請店員先送一杯啤酒過來,這是非常道地的流程,如果你也是這樣,我相信他們一定認為你對這日本居酒屋文化有一定了解,會給你一個非常肯定的眼神唷。